北山村全貌
村落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趋于衰亡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何保护好村落文化遗产,使古老的村落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伴相生,是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和编修村志,珠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对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北山村的历史人文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导编纂出版珠海首部入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的《北山社区志》。在此基础上,立足现实,重点梳理总结北山保护传承古村落文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解剖麻雀”,为解决古村落的保护利用问题提出可资可鉴的经验和启示。
一、北山历史人文特色
(一)历史悠久
北山位于珠海市主城区香洲区南屏镇核心地带,始建于南宋,形成于明清,1988年完成土地统征,2001年改为社区。历经780余年沧桑,保存完整,较好地反映出古村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
(二)古建筑众多北山现存历史建筑90栋,包括保存完好的10座古祠和80座传统广府民居。清道光八年(1828)落成的杨氏大宗祠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8处古建筑被列为珠海市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杨氏大宗祠建筑气宇恢宏,工艺华美,是珠海地区古建筑艺术的典范。
(三)钟灵毓秀北山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杨匏安的故乡,数百年来孕育出仁人志士和英才俊彦,为北山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红色资源和历史遗存。村民崇文重教,有着较强的宗族观念,族谱编纂、舞龙、舞狮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四)生态宜居北山依山傍水,先辈筚路蓝缕,打造出竹仙洞风景区等自然景观;历经数代形成的村居环境,体现出典型的岭南清代古村的文化特征,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村理念。
二、北山保护利用古村落的做法
立足于田野调查资料,我们对北山保护利用古村落的做法进行梳理、提炼,总结出坚持“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推动产业创新,实现文化繁荣”的理念,对古村落保护利用的“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尽其用”的北山经验。
(一)护其貌,整体延续村落风貌
整体保护村落风貌,北山兴建“秀毓园”新村安居工程,开辟生态新家园;聘请专业团队,制定规划,将整个村落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环境改善区和环境协调区等三个区域,对历史风貌进行总体控制;以活化历史古建筑、丰富配套功能为原则,对保存完好的祠堂和古建筑“冻结式”保护,对传统民居进行修复和转换,对现代住宅按传统住宅类型进行有机更新,形成历史文化的生活社区;在不割裂传统街区的前提下,对辖区的交通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新建社区公园、幼儿园、农贸市场、邻里中心,打造多用途居住文化产业中心。2011年北山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村”,2016年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广东省宜居社区”。
(二)显其颜,活化利用古建筑和旧居北山古建筑众多,具有较高的价值。2007年,广州美术学院的薛文、薛军两兄弟租下北山康真君庙,按古貌修缮复原,在原址建成具有鲜明岭南建筑特色的“北山会馆”。会馆通过精心设计布局,发展成为一个集艺术、休闲、文化交流与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基地。至2017年,北山通过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争取社会基金和捐赠等方式,投入数千万资金,对杨氏大宗祠在内的7座古建筑进行修复,修旧如旧,恢复古建筑原貌及古祠堂的风貌和气蕴,以保遐杨公祠、澄川杨公祠为依托,创建“北山大院”文化创意基地;在杨氏大宗祠内设立广东省一级文化站、珠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打造出村落文化新名片。
北山杨氏大宗祠
杨匏安陈列馆
(三)铸其魂,挖掘传承村落文脉
北山素有编修族谱的传统,七修《北山杨氏族谱》于1972年被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集珍藏。2007年北山开始编修村志,在珠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帮助下,《北山社区志》成为珠海首部成功入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出版发行的村志。历史上北山每年举行各种庙会、清明重阳祭祖、舞龙、舞狮等活动,村民组织成立曲艺社、音乐社,自娱自乐。这些活动在新时代得以传承,舞狮、曲艺社和新开发的迎春敬老会等民俗和群艺活动,留住了北山文脉。为了挖掘、整理、宣传北山红色资源及历史人文资源,以北山为基地,珠海市兴建介绍革命烈士生平的“杨匏安陈列馆”、展示杨匏安和中共最早监察委员会委员事迹的“北山廉政文化公园”以及再现珠海近代21位杰出人物的“珠海名人雕塑园”等一批新的文化景点,为历史北山杨氏大宗祠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四)扬其韵,打造创意文化品牌
融合历史和现代元素,将艺术家和创意产业引入北山,“北山会馆”在珠海市文体旅游局、香洲区文体旅游局支持下,成功创办“北山爵士音乐节”和“北山世界音乐节”两大各具特色的音乐节品牌,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让音乐融入寻常百姓生活。北山音乐节创办以来,连续举办16届,跃升为中国十大音乐节之一,被誉为“南中国最好的原创音乐节”,成为珠海新增的靓丽城市名片。“北山大院”则以清、雅、文、逸为基调,聚集、吸纳独立文化品牌,引进素和善食(禅斋)、清愔桐庐古琴馆、北山太极会馆、韵裟旗袍、北山精舍、停云书房等20多个符合古建筑文化氛围的个性文化品牌,举办200多场艺术展览、文化会展及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北山大院”成为中西文化交融荟萃的文化艺术旅游地和别具特色的珠海城市地标性旅游会客厅。
北山世界音乐节
(五)尽其用,开发特色旅游产业
将传统文化、地域资源和生态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北山通过举办世界音乐节、展览、艺术讲堂、迎春敬老会等活动,开拓以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为引导的文化旅游项目,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搭建文化旅游平台,增强对中外旅客的吸引力,提升北山的景区人气和旅游知名度。加强旅游项目配套设施建设,支持民宿改造和和餐饮服务业,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服务设施。以创意文化产业为龙头,争取市、区、镇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特色旅游产业升级,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北山旅游文化品位。北山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优美的生活环境、滨海休闲旅游的显著特色,融入珠海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大局,广受旅客的青睐和欢迎。
三、北山启示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古村落的保护利用
村落是城市的早期形态,是重要的城市文化载体,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北山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不仅传承延续乡村文脉,还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打造出珠海乃至全省标杆性的文化艺术旅游区和珠海城市新名片、文化新坐标,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乡村与城市的共融发展。北山的探索予人启迪,要从传承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从推进地区和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古村落的保护利用。
(二)多元合作,不断完善保护开发古村落的体制机制
北山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离不开政府的投入,社会资本和社会有识之士的进入,还有村委会和村民的融入。要建立政府主导下的、调动社会与民间力量多方参与的保护和开发机制。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完善立法①,科学规划,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共担保护发展管理责任;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社会有识之士、专家学者参与到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古村落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完成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使命。
(三)整体推进,深度挖掘古村落蕴含的丰富内涵
古村落的保护不只是保护古村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整体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改善古村落的精神面貌。北山系统保护、整体开发古村落的探索,启示我们要加大地域内村落历史人文资源普查力度,全面调查、搜集、记录和保存与古村落相关的文化现象;要全方位整理村落环境、格局风貌、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村落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只有在全面掌握村落保护利用的原始信息基础上,我们才能够遴选有保护开发价值的村落,加强管理,实行特色定位和差异化保护,发挥社会功能。
(四)突出特色,多方探索古村落保护利用的模式
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途径。北山以传统村落为底本,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支撑,以群众文化和创意文化为依托,以北山音乐节为媒介,推动村落多业态融合发展。北山探索启示我们:要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活化利用手段,找到一种既能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又可解决保护资金问题的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寻找村落的特色产品、传统工艺、村落美食、特色文化等,做好“古村落+”文章,寻求古村落活化利用的差异化发展;要将营销观念渗透到村落保护利用中去,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强化与媒体的互动,推动古村落进一步的活化利用。
(五)与时俱进,统筹推进古村落保护利用可持续开展
北山古村落保护利用永远在路上。统筹推进古村落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社会、传承与创新等方方面面的关系。统筹考虑遗产保护、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目标,培育古村落“造血机制”,进行适度合理的产业化开发,促进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再生开发,恢复村落文化的生机与当代活力,增添城市文化内涵和传统文化韵味,使传统与现代共生共融,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改造、补充、拓展、完善古村落具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在传承和创新中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