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发展教育脱贫”作为五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从不同维度对教育扶贫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有着极大的指导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制定完善一系列有关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把实施教育文化扶贫工程作为实施脱贫攻坚八项工程之一,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扶贫实践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进一步夯实教育脱贫根基,加快完善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提升九年义务办学水平
十八大以来,为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广东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乡村地区教育质量为重点,着力补齐基础教育发展短板,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逐渐施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信息化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扶持欠发达地区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为了满足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无园上”的问题,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三个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①,大力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统筹学前教育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强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保证贫困地区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至2018年,广东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12.46%,全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75.83%以上。②佛山市和广州市番禺区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落实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明确学前教育的资助对象为广东省3—6周岁常住人口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不低于300元,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扩大资助面、提高资助标准。至2012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佛山市顺德区全部印发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实施方案。
二是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也很不均衡,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投入缺口很大,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势在必行。2009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式启动。2011年,省政府将“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列入“十项民生实事”,安排112亿元予以重点推进。2013年后,广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以下简称“全面改薄”)的会议文件精神及有关指示要求,将“全面改薄”工作与教育“创强争先”、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统筹推进。至2016年底,广东所有县(市、区)全部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督导评估认定,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系数标准,成为全国第6个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全覆盖的省份。全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园校舍建设开工率、竣工率,设施设备采购完成率均位居全国第二。③广东继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推动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试点,韶关、清远、河源、梅州4个试点市开工学校共156所,已竣工学校73所,新增寄宿制学位13682个。④
三是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制定推动《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解决粤东西北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基础性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优质均衡发展。2017年,教育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网络带接入率达100%,全省中小学基本实现“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不断普及和深化。全省多媒体教学进普通课室比例达91%。学习空间“人人通”取得进展,全省超过61%的教师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完成广东省100万名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目标。⑤
二、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教育脱贫能力
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职业教育的广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对接,职业教育资源向贫苦地区、贫困家庭倾斜,构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体系。《广东省贯彻落实〈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都对职业院校服务脱贫攻坚作出部署。
实践中,广东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和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支持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或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在享受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基础上,对其实行生活费补助政策,帮助这些学生完成学业,实现就业;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比如开展“粤菜师傅工程”和“南粤家政工程”等,通过培养和培训,提升贫困人群技能,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以“粤菜师傅”工程为例,2018年8月广东省印发《“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美食之都”顺德,借助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是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的优势,成立顺德厨师学院,喊出“一人学厨,全家脱贫”的口号,招收热衷餐饮事业的贫困青年,到顺德厨师学院接受厨艺培训,时间从3个月到一年不等。他们不仅为学员减免学杂费,还利用厨师学院在顺德餐饮界的影响力,为学员提供进入顺德36家中华餐饮名店的带薪实习机会。扶贫对象最初是来自顺德地区的对口扶贫地区雷州、徐闻、清远和云浮等地,后来还扩大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等省外贫困地区。其他各地、各职业院校也根据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粤菜师傅”工程,粤菜师傅工作室蓬勃发展。另外,广东还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至2018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完成招生29.72万人,在校生86.73万人;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完成招生29.53万人,在校生82.99万人;招生规模占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总数的半壁江山。⑥
三、加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强贫困地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2015年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新时代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为新时代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作用,先后印发《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实施办法》《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的实施方案》《广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实施一系列政策,加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机制。
实践中,广东积极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切实保障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落在实处。一是保障贫困地区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省财政每年安排奖补资金对粤东西北地区给予补助,切实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⑦进一步完善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突出差别化补助,分类分档进行补助,重点向边远山区和艰苦地区倾斜,将政策实施对象从义务教育学校和完全中学扩大到公办普通高中和公办幼儿园在编在岗教职工,2018年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标准提高到每月1000元的标准发放。二是大力推进实施“强师工程”,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培训。实施“优质师资资源下乡行动计划”,每年安排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和“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特级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巡回讲学和指导,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对欠发达地区支教力度,建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对口帮扶关系,并纳入对口帮扶整体规划。深入实施“三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每年从全省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选派400名左右优秀教师到广东省“三区”学校支教。四是加强对乡村教师培养培训,认真落实国家和广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立省级示范、市县为主的乡村教师、校(园)长培养培训支持服务体系,每年为乡村地区培训一批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骨干教师、紧缺学科教师和校(园)长。五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对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每年给予6000元退费,本科生退4年,专科生退3年。广东着力改革体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四、实施学生资助惠民政策,建档立卡、精准资助贫困户子女
广东先后实施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逐渐实现从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各教育阶段全覆盖,达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政策目标。继城乡义务教育逐渐确立了“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农村义务教育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10年完善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助学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全面启动。2012年启动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实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与国家同步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农村(含县镇)户籍全日制在校生,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全覆盖。2016年进一步提高资助标准,对就读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学年200元(20%的特困小学生500元、初中生750元)提高到3000元。对就读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免学杂费,普通高中按每生每学年2500元补助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按每生每学年3500元补助学校,同时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补助生活费,在原有每生每学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再给予每生每学年3000元生活费补助。对就读全日制专科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免学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按照每生每学年5000元补助学校,在原有每生每学年3000元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再给予每生每学年7000元生活费补助。据统计,2017—2018学年补助建档立卡学生29.59万人,发放各级财政补助资金10.8亿元,探索将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费补助范围扩大至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阶段,因贫辍学情况得到明显遏制。⑧
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
教育脱贫攻坚是一场任务艰巨的战役,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广东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教育扶贫。各级政府发挥扶贫主体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教育扶贫力度。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以各种方式参与教育扶贫教育脱贫。广东民营经济发展蓬勃,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众生活较为富足,民营企业、民间机构和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教育慈善捐赠事业,开展各种教育扶贫,设立教育基金,开办扶贫学校,直接捐款捐物等,涌现了不少明星慈善家。据胡瑞慈善榜单显示,2017年,捐赠额前十名的广东民营企业家中,捐赠投入到教育、扶贫、社会公益领域的分别有8位、3位、5位,2018年为4位、6位、3位。广东民营企业碧桂园集团是教育扶贫的典型代表。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从1997年致力教育扶贫,因创新的教育扶贫理念和卓有成效的实践,于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被授予“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杨国强先后创办3所纯慈善、全免费的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开启教育扶贫领域政社政企良性互动的帮扶范本。2002年杨国强出资2.6亿元,创办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从全国贫困家庭中选拔成绩优异学生进行培养。2007年,杨国强出资5500万元创办全免费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帮助农村籍退伍军人获得免费培训。2014年,杨国强以国强公益基金会名义,投资4.5亿元在清远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对贫困家庭学子实行全免费教育,希冀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还有很多企业、社会组织等像碧桂园集团这样以各种方式助力广东教育发展。2016年,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以集团名义向南方科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元,用于奖学奖教、助学助教;2017年,陈一丹以个人名义捐赠25亿港元在中国香港设立“一丹奖”,成为全球最大的教育单项奖;同年,时代地产岑钊雄、李一萍夫妇向中山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中山大学时代发展基金”,主要用于“科研教育”与“医疗发展”。⑨
六、几点启示
(一)教育扶贫必须坚持精准扶贫,实现模式多样化。精准扶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亮点和精髓。2016年12月,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也将“精准”理念正式运用到教育扶贫当中。2017年7月,广东制定《贯彻落实〈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教育扶贫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对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贫困人口制定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精准教育扶贫措施,取得不错的效果。目前,教育扶贫初步解决了能上学、都上学的基本问题,而离上好学、就好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教育扶贫要立足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提高效益等方面,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转型升级。一方面,对于基础教育,教育扶贫工作应认清问题,把教育扶贫的重点转移到提升教育水平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上,还应关心当地教师与儿童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创新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更具优势,具有直接促就业、助发展的功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是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实现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但从整个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师资条件、专业建设、学校文化等方面一直比较薄弱,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依然普遍存在,要努力在全社会扭转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营造不唯学历、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代际脱贫作用。
(二)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扶持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让信息化成为贫困人群的教育脱贫助推器。有研究者总结了主要的信息化教育扶贫模式:以网点建设和资源输送为特征的资源型教育扶贫模式,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为抓手的功能性教育扶贫模式,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为导向的跨界协同教育扶贫模式,以及以内生发展提高师资水平为着眼点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⑩目前,落后地区学校信息化发展仍有很大不足,与城市地区仍有很大差距,今后要加大信息化在教育扶贫的作用和建设:要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创新以信息化引领贫困地区教育跨越发展的有效模式;要改进管理,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要高度重视融合应用,促进信息化手段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和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
(三)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合力,形成良性扶贫机制。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涉及面广,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调动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一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的主导地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的教育扶贫是由国家自上而下开展的教育帮扶行动,国家和各级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是教育扶贫的主力。⑪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大部分教育资源和资金的投入都由政府主导完成。二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扶贫合力。要构建一种“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⑫“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⑬三要充分调动和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⑭总之,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教育扶贫体系。政府是教育的主导者和主办者,理应为全体国民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脱贫攻坚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目标;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志愿行动等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公益性社团、企业、个人等参与教育扶贫工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依靠各个家庭的主观愿望和自身努力,政府和社会的帮扶要在家庭的重视下,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在部分贫困农村、边远山区,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精准教育扶贫要求制度设计中过于突出和聚焦政府自身的功能,对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特别是教育贫困人群自身的政策引导和政策鼓励不足。⑮教育部在《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发挥好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直接向家庭教育提出了要求。但是如何在贫困地区促进良好家庭教育的开展,让贫困家庭获得摆脱贫困的动力与能力,是一个需要艰苦探索的问题。各地的具体教育扶贫实践,主要措施集中在对学校教育的各种帮扶上,而对家庭教育的有效帮扶手段比较有限。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先后组织实施20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但是至今仍没有直接针对家庭教育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要完成真正的教育精准扶贫,必须把扶贫力量对准扶贫对象自身的改变上,必须把政府和社会的外力和扶贫对象的内力紧密结合,引导和激发贫困家庭充分投入子女教育的积极性。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方面,不仅需要从基础条件和必要经费支持等硬性指标方面做积极的努力,而且需要从家长教育理念转变、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就业收益改善等软性指标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注释:
1 《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年)》《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
2 广东年鉴社:《广东年鉴2019》,第273—274页。
3 广东年鉴社:《广东年鉴2017》,第290页。
4 广东年鉴社:《广东年鉴2019》,第274页。
5 广东年鉴社:《广东年鉴2018》,第276页。
6 广东年鉴社:《广东年鉴2019》,第275—276页。
7 “两相当”即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平 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8 广东年鉴社:《广东年鉴2019》,第38页。
9 《广东民企成大额捐赠主力军 善款多投向教育扶贫》,《南方都市报》2018年11月9日。
10陈恩伦、陈亮:《教育信息化观照下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第3期。
11李兴洲、邢贞良:《攻坚阶段我国教育扶贫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教育与经济》,2018年第1期。
1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99—100页。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6年3月18日。
1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41页。
15司树杰、王文静、李兴洲:《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