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与本期的在线访谈。本期访谈围绕“加快方志数字化进程 提升方志服务水平”主题,专访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涛。王主任,您好,请跟我们网友打个招呼吧!
主持人
2023-12-20 10:00:00
王涛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可以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2023-12-20 10:01:00
主持人
近几年,省地方志办在数字方志建设有何成效?
2023-12-20 10:02:00
王涛
近年来,省地方志办以数字方志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更好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需求为目标,从数据平台建设、数字推介阵地、数字产品三方面着力推进数字方志建设。主动融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建设囊括3000多本地方志图书、30多亿字的广东省情数据库和全省13.3万条自然村村情、12亿字、30万张图片的全粤村情数据平台,为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了扎实的资料参考;大力推动方志资源数字化开发利用,推出《广东印记》系列微视频270多集、《趣味方志》系列动画12集,《走进广东》系列图文等一系列数字产品,内容权威、形式活泼,社会反响好;积极探索以全省地方志系统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宣传推介机制,加强数字推介阵地建设,近三年全网点击量达十多亿次,方志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地方志工作“三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2023-12-20 10:03:07
主持人
在数据平台建设上,全省地方志系统是如何做的,有什么亮点?
2023-12-20 10:06:16
王涛
首先,重视顶层设计,抓好项目规划。近两年,省地方志办主导做好全省数字方志发展规划,组织开展需求调研、行业调研、专家论证等,编制《广东省地方志数字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为广东数字方志发展绘制蓝图。省级层面,根据工作实际,我们明确“数字方志工程”建设思路,以模块化建设为切口,分块推进,首先启动广东省情数据库升级改造项目,聚焦功能迭代更新,落实数字政府建设相关要求,项目已完成立项,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其次,推动省级信息系统升级,做好系统运营运维。2022年,全粤村情数据平台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实现数据更新、全文检索等重要功能,优化展示效果,通过粤智助平台的访问量近20万人次。
截至2023年11月,广东省情数据库平台入库数字化图书3400多册,存储30亿字的海量数据;全粤村情数据平台有12亿字30万张图片海量数据;方志数据与其他政府数据共享交换,32个数据项通过数字政府一网共享平台流向有关单位,数据调用达20多万次,有效充实了方志数据资源。
最后,市县方志数据平台建设有特色有亮点。东莞、广州、珠海、茂名等地的地情信息平台都建设得不错。以东莞例,东莞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实现存量方志图书全覆盖数字化,完成市、镇两级志、鉴、地情书200多册、6万余页数字化,还积极挖掘东莞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特色地情信息,夯实了数据平台的基础2022年,东莞市建设了东莞市地情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不仅聚焦主业,开发志鉴编纂系统和年报资料报送业务系统,更实现了志书库、年鉴库、村情库、年报资料库、多媒体资源库“五库合一”,丰富的地情资源有了承载和推介平台,改变了“有内容无平台”的局面。目前存有志书281部,图片3.8万张,视频80余个;免费向公众提供权威地情检索数据28万条、《东莞市志》等志鉴精品206部、视频80余个、图片5000多张,是实施地方志“三服务”的具体途径。
2023-12-20 10:07:02
主持人
这几年方志文化越来越火,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方志文化在各大平台的推介情况吗?
2023-12-20 10:13:08
王涛
我们一方面致力于做好方志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努力打通方志文化和老百姓无缝连接的最后一公里,让方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打造地情推介专题。近几年,省地方志办主导,推动省市县联合挖掘地情资源,形成市县地情推介专题,专题内容包括市情概况、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著名人物、民俗风情、非遗项目、美景美食、特色物产等,立体推介某地情况。今年推出了云浮、江门、东莞大朗、南沙专题。刚推出的南沙专题,深受网民的喜爱,热度非常高。2021年至今,已经推出了21个专题,共发布推文、视频400多条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为此开辟专栏推送,全网曝光量超4亿,效果非常好。
二是建设地情网站(频道)群。全省地情网站(频道)群包括有独立运营的地情网站共有9个,市、县地方志工作机构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的地情频道(专栏)近100个。龙头网站广东省情网年均发稿2000篇,年均浏览量超600万次,连续5年获广东省政府网站考评优秀等次。市县地情频道群年均发布地情信息达1500条。
三是扩大微信公众号矩阵。2023年,广东省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微信公众号全覆盖运营。公众号矩阵年发稿数量超过五千篇,年阅读量达到300万次。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年均发稿近1000篇,年阅读量超百万。茂名史志公众号关注人数超28万,热度较高。全省地方志系统积极探索其他新媒体运营,开设微博、南方号等新媒体平台账号36个,发布稿件数千篇,阅读量达300万次。
四是持续做好学习强国平台中方志广东专栏建设。学习强国方志广东专栏近两年供稿500多篇,累计推送1100多条信息,阅读量超4500万人次。专栏多篇重点稿件阅读量超30万。学习强国总台主动开设《广东印记》专栏,推出3个月阅读超2500万次,播放量超过50万的微视频有12个,其中“广东印记之广东醒狮”播放量达67万次。从2000多通讯站中脱颖而出,获评省优秀通讯站表彰。
五是不断拓展外部合作阵地。我们与广东发布、粤省事、南方网、粤学习等官方大平台合作开设“方志广东”专栏,发布数百条省情信息。不断拓展与其他有关部门的联动推介,比如与广东农业农村合作了广东好物等爆款推文,广东科普、广东林业、广东疾控等公众号合作科普推文,共同选题、共同制作、共同推介,探讨各种联动推介的可能性。
2023-12-20 10:14:02
主持人
不仅仅是打造推介阵地,今年省志办还推出了不少数字产品是吗?
2023-12-20 10:24:39
王涛
是的,生产数字产品也是我们推介方志文化的一项重点工作。省级的方志数字产品,视听类的有标志性产品《广东印记》系列微视频、《粤故事》系列微视频,“趣味方志”系列地名动画。《广东印记》系列微视频已制作第六期,内容涵盖红色文化、特色物产、特色建筑、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岭南秀色、美丽乡村、特色民俗、非遗传承等,总数达270集,在各大网络媒体平台累计播放近10亿次,为广东网民提供了高水准的网络文化产品,荣获广东网络文化“十佳视觉精品。《粤故事》系列微视频的大湾区题材,被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转载。《趣味方志》系列动画以广东省及各市地名由来为切入点,用新颖有趣的动画形式介绍各地的得名经过、建制沿革、历史文化,再引出美食美景、民俗风情、资源物产、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已推出12集,总播放量也达到1500万次,网民反响不错。
还有“方志Vlog”系列短片、“方志有声”系列音频等产品也收到群众的喜爱。
互动类的省情知识竞答线上活动、各类SVG推文、“广东方志对对碰”“广东四季朋友圈”等H5互动;图文海报类的“大湾区漫游”“广东物产图鉴”“广东好物”“舌尖上的岭南四季”等系列图文策划。
市县也在积极产出各类丰富的数字产品。近三年,各市县共制作数字化轻量产品已有1000多个,各平台累计传播量达2000万。较有代表性的佛山市,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乡村风物”为主题,制作数字化产品44个,涵盖微视频、音频、H5、VR展厅等形式。南海区打造标志性产品《二十四节气·写在大地上的历史》系列微视频,在佛山+APP、珠江时报视频号等平台阅读量高达600万次。珠海市、区两级方志部门制作“美丽乡村”“美食”“历史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系列视频,讲好珠海故事效果突出;中山市在喜马拉雅平台新发布地情音频74集;韶关市制作《韶关影像志·古塔系列》,有自己的特色。
2023-12-20 10:25:10
主持人
有网友留言提问,“省地方志办尝试了从数字产品拓展至儿童绘本,能否请王主任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2023-12-20 10:35:10
王涛
省地方志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3年5月,在趣味动画的传统节日系列基础上,组织绘制编辑出版地方志儿童彩绘《在大湾区过传统节日》。作为全省地方志系统首部儿童读物,该书立足方志资源,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既有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传统民系文化的底色,又融入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通过精美的手绘图,配以古诗、儿歌、童谣,及二维码链接动画视频,生动形象展示了大湾区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八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希望通过该书让小朋友增长知识,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2023年六一节前,向省委机关幼儿院赠送儿童绘本《在大湾区过传统节日》,这是地方志儿童绘本进幼儿园的第一站。此后,我们陆续走进广东省育才幼儿院、汕头市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幼教集团、广州市署前路小学、白云区集贤小学、越秀区少年宫等,将地方志儿童绘本送到小朋友手中。截至目前,累计已向广东省各地、香港、澳门赠送儿童绘本4500多册。
2023-12-20 10:36:03
主持人
感谢王主任接受访谈,也感谢网友对节目的关注。希望广东地方志工作在方志数字化进程中能取得新的突破,推动方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今天的在线访谈到此结束,再会!
2023-12-20 10:43:26
王涛
谢谢主持人和各位网友!再见!
2023-12-20 1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