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访谈

访谈实录:《民声热线访谈室》专访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丘洪松

主持人

  欢迎来到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民声热线“我为群众办实事——民声热线访谈室”的节目现场,我是主持人小杨。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丘洪松。欢迎丘主任!

2022-12-07 11:00:00

丘洪松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广东“民声热线”节目。

2022-12-07 11:01:00

主持人

  很多收看收听节目的朋友肯定会好奇,地方志是干什么的?丘主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地方志,那我们现在就先来看一看图片。

2022-12-07 11:02:00

丘洪松

  我带来了一些广东新旧图片对比,分别有广州珠江新城、广州塔,珠海拱北大道、横琴码头。刚才这组图片都是从地方志中辑录出来的,反映了我们广州、珠海城市的发展变化。大家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前世今生,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建制沿革、山川形胜、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人物典故等等,都可以到地方志中来寻找。地方志内容纵贯古今、横陈百科、包罗万象。地方志就是将过去如实地记载下来。每次有人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就说是写历史的,就是司马迁干的那个工作,可以称呼我们为“当代司马迁”。

2022-12-07 11:03:10

主持人

  能跟我们讲一讲地方志这么多年来的成长变化吗?

2022-12-07 11:07:00

丘洪松

  地方志自古有之。广东省地方志办成立于1984年,再过2年就成立40周年了。地方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已有几千年编修历史,从未间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保存下来的宋、元以来的旧志书多达8000余种、10多万卷,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还多。地方志可以说是中华文化“没有断流,始终传承下来”的重要载体。以前官员到一个地方后第一件事就是查阅地方志,了解当地情况;在任上必做三件事——“征税、断案、修志”,修地方志是其中之一。为什么官员除了看志,还一定要修志呢?这是官方规定任务,保证一个地区信息更新不间断,方便后来人、上级和中央政府随时掌握全面情况。

  在古代地方志的影响比较大,利用率也很高。反而是在现当代,方志渐渐不为人知。其实现在听得少不奇怪,有一个时期“方志办不如腊味饭,方志馆不如狗肉馆”。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样便捷了;一方面是地方志工作没能快速产生引人瞩目的经济效益。但这种局面近年已大有改观。这是因为虽然获取信息丰富快捷了,但地方志依旧是最权威系统全面客观的地情信息主要来源渠道之一。同时地方志也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秉承传统修志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

  如今的地方志已经步入了新局面。咱们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浓厚的方志情怀,他在河北正定、福建厦门、福建宁德、福建福州、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时,他就常常身边不离“志”。1989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指出:“我来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府志、县志。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200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温州市苍南县考察台风“桑美”灾后重建工作期间,调阅了《苍南县志》,并在与当地领导座谈时大段朗读了书中关于台风的记载,希望地方干部要以史为戒,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处置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考察时说:“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广东省历届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除了在机构、编制、财政等各方面给予保障外,近年更是出台多个文件加强地方志工作,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颁布《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等,依法治志渐入人心,今日的地方志已经不仅仅是编修一本志书,工作领域大大拓展,已成为志书、年鉴、地方史、方志馆、省情网站、省情数据库、微信公众号、刊物、论坛、学会、展览等多业并举格局。

2022-12-07 11:08:11

主持人

  看来咱们国家对地方志的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几千年的历史因为有史志才能不间断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记载历史听起来就像是写书一样,跟我们有点距离感,那咱们地方志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2022-12-07 11:19:12

丘洪松

  地方志的功用还是很多的,这也是为什么地方志能够延续千年不断发展的原因。首先是记录历史。这是地方志最根本最基础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地方志可以告诉我们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例如一些人寻根问祖,查阅地方志能找到很好的线索。

  2018年10月底,东莞市地方志办、石龙镇地方志办分别收到一封来自梅州蕉岭县的洋溢着浓浓情意的感谢信。来信称,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陂角村人赖粤东于2018年10月向省地方志办求助查询其家祖父赖士尊,在抗日战争期间于东莞石龙中学执教遇难一事。随后,在我们省地方志办和东莞市地方志办、石龙镇地方志办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寻获相关资料,解开了其家祖父罹难之谜。据地方志有关资料,其家祖父乃为抗日救国,与东莞石龙中学校长莫公璧一起被日寇飞机轰炸而因公殉职,该事件在石龙镇地方志中有所记载。得知有关情况后,赖粤东等后裔为其家祖父的事迹感到光荣骄傲。信中特别强调,其家族全体成员对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我们广东华人华侨众多,例如江门志办参与建设的“侨都根源”平台为全球华人华侨寻根归宗提供服务。

  其次是传承文明。地方志对岭南文化传承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例如佛山的香云纱制作技艺曾一度失传,后来正是依据志书记载,复原了这一工艺。志书中对民俗、技艺的记载还有很多。随着时代发展,我们在文化传承这方面利用数字化技术制作了一些产品,如“粤故事”“广东印记”这些微视频产品,把志书中记载的岭南文化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拍摄的粤故事微视频:《岭南文化》。

  再次是服务发展。比如地方志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201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由全省地方志系统牵头组织开展,全面摸清了全省13.3万条自然村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情况,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上百万人参与,直接参与普查人数17万人,相当于给每条自然村都制作了“简历”,成果更是丰硕。这些全省自然村落普查有关图片图片是我们当时组织普查队员入村、实地采访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图片。

  这些村情记载是为我们这个时代和子孙后代留存的永久记忆,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例如在脱贫攻坚时期,我们整理了2277条省定贫困村的村情供有关部门参阅,为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助力。我们编纂出版《全粤村情》、结构化丛书等书籍,建设了全粤村情数据库。特别是联合省教育厅、团省委等9家单位开展了6届“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科技特派员、三下乡活动结合起来,对青少年群体深入乡村培养爱国爱乡情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最后还有凝聚人心。地方志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也有一定成效。粤港澳地缘相近、血脉相连、人文相亲,特别是在港澳不断增强历史认同、家国认同的大环境下,加强地方志工作交流合作是三地的共识。我省积极支持香港筹建地方志中心,并协助编纂出版《香港志·总述大事记》《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等。2021年底,由香港牵头,广东、澳门共同参与,在香港举办《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发布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志》编纂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我省牵头港澳的合作项目有,编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旧志整理项目——《粤港澳方志集成》、在珠海建设国家方志馆大湾区分馆,这些项目都已进入实施阶段。去年香港与我省广州市合作开展“同舟共济、志同道合”双城图片展览。今年在中联办有关部门支持下,我们建立与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常态化合作。在其官方公众号开设“广东印记”专栏,阅读量近20万人次。在香港宣传广东,推广岭南文化,反馈效果良好。

  今年我们参与香港回归25周年活动之一——同乡名胜展,该展由香港民政事务总署及香港贸发局于2022年7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香港社团总会在了解广东方志资源后,来函申请我办支持其策划“同乡名胜展”广东内容,并提供涉及21个地级市的历史文化旅游风物特产的图片及微视频50多条,我办应总会特别申请,将《好嘢广东》综合省情微视频,制作白话配音繁体字版本。这些视频,在香港回归25周年活动“同乡名胜展”上轮播,吸引不少香港市民,特别是不少家长带着青少年驻足观看,有些市民甚至拿起手机录制,表示通过这些视频,听见了乡音,看见了乡情,回家后还要反复欣赏!地方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活化,为弘扬岭南文化,特别是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专程致函,感谢广东省地方志办对同乡名胜展的大力支持,并提出进一步合作挖掘推广湾区文化。

  此外,我们还制作了一些绘本作品,将广东传统节日儿童绘本项目拓展为《在大湾区过传统节日》。同时,积极探讨灵活生动的文化推介方式,随文配二维码,可观看动画、听童谣音频。这些作品即将出版。接下来,我们还将积极探索与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合作出版繁体本。

2022-12-07 11:20:33

主持人

  地方志真是一座地方资料宝库!咱们现在有哪些途径去查阅使用这些资料呢?

2022-12-07 11:35:10

丘洪松

  让地方志“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服务人民群众需求,一直是我们的努力目标!目前查阅使用地方志还是比较方便的,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网络。顺应数字化潮流,我们建设了“广东省情网”,建成“广东省情全文数据库”,将省市县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的志书、年鉴、地情书等全文收录,目前已有2700多册,新出版的也将源源不断录入。大家可以搜索“广东省情网”,再点击进入“省情数据库”栏目,即可检索所需内容。手机关注“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也可以,里面的“省情服务”也可以提供检索查阅。此外,我们还建设一系列像“粤故事”“省情要览”“产品产业”“志说广东”“粤鉴话你知”等栏目,推出一系列地情推文,拍摄了《广东印记》系列微视频,在学习强国开设“方志广东”专栏,在为大家提供便捷高效的地情信息服务的同时,挖掘地方志资源讲述广东故事,深受大家喜爱。

  第二个途径是方志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家听的比较多,方志馆是近十年来铺开建设的新生事物,它把文字的志书变成了立体的展览,同时也是收集收藏地方文献的重要场所,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大家可以先看下广东省方志馆的宣传片。目前全省除了建有方志馆以外,还有方志驿站、方志公园等,现在已经面向社会公众公开的有390多家。大家可以在网上查阅有关目录。

  第三种途径是各大重点图书馆。我们为了便于社会利用地方志书,基本上有新成果都会向县级以上各大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赠送。

2022-12-07 11:36:53

主持人

  地方志可以说是一份既古老又崭新的事业!说事业发展,不能不谈未来的规划,听说我们的第三轮全面修志快要开始了,这一轮修志会有什么亮点呢?

2022-12-07 11:45:12

丘洪松

  201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第二轮全面修志后,一直在进行总结和探索,为三轮修志做理论、人才等各方面的准备。2020年也选了26个点进行了我省三轮修志的试点,目前稳步推进。接下来会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启动第三轮全面修志。时代印记也必定不会缺席。

  未来几年,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将按照“一二三四”部署推进。

  “一个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两个主业”:修志编鉴写史基础主业和开发利用应用型主业。“三服务”:服务党委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四个理念”:创新、协调、开放、服务。

  人民方志为人民。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我们将忠实记录咱们党带领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历程,让地方志展示民生,反映民意。我们将继续“开门办志”,提供更多途径请社会各界参与地方志工作,进一步推动地方志数字化,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为人民群众读志、用志、修志提供便利。

2022-12-07 11:45:55

主持人

  谢谢丘主任,下面我们来看看网友们有哪些问题。网友提问,“省地方志办在鼓励社会参与地方志工作方面有什么措施?”

2022-12-07 11:49:14

丘洪松

  感谢这位网友对地方志工作的关心。“开门办志”是我们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特征。新时代地方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提供资料和参与编纂,记录反映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与人民群众共享地方志成果。参与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建立完善广东省省情专家库设立、增补、使用机制,鼓励、吸收专家学者和熟悉地情的社会各界人士和组织参与地方志工作。

  二是建立和完善地方志人才引进、培训、激励等制度,采取聘用、购买服务、项目合作、志愿服务等方式,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地方志人才队伍。

  三是加强以方志馆、学校、期刊、课题为重点的地方志工作基地或平台建设,定期开展理论研讨活动,活跃学术研讨,推动学科建设,打造地方志理论高地。

  四是建立反馈机制,志书、年鉴、地方史的编纂、地情网站及方志馆服务,公开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采纳情况。

  五是鼓励社会各界向省方志馆积极捐献实物等文献。

2022-12-07 11:50:00

主持人

  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丘主任做客我们的节目。

2022-12-07 11:55:05

丘洪松

  谢谢主持人和各位观众朋友!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关注、参与地方志事业发展!再见!

2022-12-07 11: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