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与本期的在线访谈。地方志在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服务发展、凝聚人心方面具有潜移默化、长远持续的积极作用。本期围绕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如何发挥地方志文化、宣传、统战“抓手”作用,服务人文湾区建设的情况,专访省地方志办丘洪松副主任。丘主任,您好,请跟我们网友打个招呼吧!
主持人
2022-09-30 10:02:39
丘洪松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可以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2022-09-30 10:03:24
主持人
我们关注到,近几年,广东地方志部门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上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正在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志》编纂,引起了粤港澳各界关注,能向网友介绍相关情况吗?
2022-09-30 10:05:19
丘洪松
地方志编修源远流长,粤港澳历史上曾是同一行政区域,历代的《东莞县志》《新安县志》《香山县志》《广东通志》等载有香港、澳门的内容。改革开放后的新方志编修以来,我们一直与香港、澳门同仁保持紧密联系。特别是近几年,我办积极支持《香港志·总述大事记》《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香港经济社会人文志》等《香港志》分志编纂。
2022-09-30 10:07:36
丘洪松
去年,我办与香港地方志中心、澳门基金会友好协商,由香港地方志中心牵头,合作编纂《粤港澳大湾区志》,以志书为载体,记述大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保存珍贵的历史资料,丰富大湾区文化建设成果,服务人文湾区建设。在粤港澳三地行政领导的见证下,去年12月三方共同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志》编纂合作备忘录。
2022-09-30 10:08:16
丘洪松
近日,我办与香港团结基金会、香港地方志中心、澳门基金会联合举办了“志史鉴今 砥砺前行:从改革开放到大湾区建设”研讨会,设“湾区有志:群策群力,记录历史,共创未来”研讨专题,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邀请三地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大湾区志编纂工作,集思广益,促进框架构思臻于完善,为这项记录大湾区发展的重大工程奠定良好基础。
2022-09-30 10:11:15
丘洪松
此外,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们还支持指导广东9个湾区城市与港澳共同编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旨在全面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作、融合发展成就。由广州市地方志办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编辑部,具体负责《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编纂组织工作。我办还牵头开展大湾区旧志整理项目,与港澳文史机构通力合作,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1949年以前纂修或出版得粤港澳方志文献,拟收录方志文献273种、42000页,编辑出版《粤港澳方志集成》丛书40册。该项目将为了解和研究粤港澳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提供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有助于传承弘扬岭南文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集成》计划2023年9月底出版。
2022-09-30 10:13:18
主持人
除了编修志书、年鉴,记录历史外,地方志在宣传推介大湾区方面有哪些工作亮点?
2022-09-30 10:16:19
丘洪松
近年来,我省地方志部门在宣传推介湾区形象,讲好湾区故事上持续发力。一是发挥方志馆宣传作用。方志馆是集地情展示与教育、地方文献收藏与服务、地情信息收集与发布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了解广东地情的窗口与名片。其中,省方志馆设有省情展览,通过“广东大观”“岭南文化中心地”“海洋文明重要发祥地”“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等板块,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较全面地展示了粤港澳历史上的密切来往和新时代大湾区建设成就。欢迎广大网友前来参观,“一馆揽(览)粤”,了解大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珠海市正在推进建设的国家方志馆大湾区分馆,是集中展示大湾区地情的文化场馆,该馆建成后,将向社会各界更加全面、立体地呈现大湾区的历史文化、建设进程和各项成就。此外,我们将加强与港澳合作,利用各级方志馆举办相关专题展,让观众及时了解三地的交融互通。香港地方志中心与我办合作,与珠三角9市分别开展“同舟共济、志同道合”双城图片展览;广州市地方志馆开辟“粤港澳大湾区”和“湾区广州英雄城市”展区;深圳方志馆举办“新移民新传奇新深圳——深圳特区建设者家谱展”、纪念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专题展览“深港今昔——以深圳河为证”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22-09-30 10:17:17
丘洪松
二是推动地方志数字化,利用新平台新技术加大对港澳文化推介,加强湾区文化交流。第一个方面是挖掘利用反映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同俗的地方志资源,制作成多种数字化产品,通过各种渠道、活动加强对港澳群众宣传推介。如参与香港回归25周年活动之一——同乡名胜展,与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合作策划相关内容,精选50条广东印记微视频在现场展播,引起市民驻足观看,效果很好。
2022-09-30 10:21:14
丘洪松
我办还探索扩大地方志新产品的覆盖面,准备推出面向低龄儿童的大湾区儿童彩绘系列,以充分发挥地方志的教化作用。目前,儿童彩绘第一辑《在粤港澳大湾区过传统节日》已绘制完成,进入出版环节,内容涵盖粤港澳三地节俗,突出传统底色、湾区特色。除此之外,还有方志有声、节日长图、美食长图等数字化产品。
第二个方面是利用好新媒体,推动湾区文化交流更加便捷、紧密。近年来,我们积极打造地方志宣传阵地,重点发展新媒体矩阵平台,主要包括我办官方平台广东微信公众号、广东省情网,还有在学习强国、南方网、腾讯新闻开设的方志广东专栏,以及在年轻人喜爱的抖音、快手等APP平台发布相关内容。近几年,通过这些新媒体渠道推送的地方志内容曝光量已超过10亿次,其中包括很多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相关内容,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将粤港澳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三个方面是加强与港澳有关机构的合作。除了同乡文化名胜展外,我办支持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广东印记】专栏,目前已发布微视频20余条,点击量达数十万人次,通力合作讲好湾区故事,塑造湾区形象,助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收效较好。香港广东社团总会还向我办发来感谢信。
2022-09-30 10:23:50
主持人
我们知道,很多港澳同胞原籍广东,作为广东地方志,在沟通港澳居民与家乡联系、增进家国情怀方面,又有哪些新举措?
2022-09-30 10:28:29
丘洪松
地方志一直在发挥乡情文化纽带作用,增进湾区居民的家国情怀。一是打造“多彩乡村”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品牌项目,引导港澳同胞回乡调研,增进三地青少年的交流交往。我办联合多家省直单位连续6年开展“多彩乡村”活动,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确定主题,保持常办常新,活动区域拓展至港澳地区。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三地青年深入乡村一线,体察村情民情,了解家乡巨变,建言乡村发展,塑造乡村形象,涵养爱国爱乡情怀。共计数十万名学生、社会人士参加,全省重点高校全覆盖,辐射至城乡中小学以及省外高校;调研、宣传推介乡村5000余个。
二是地方志为寻根问祖、维系血脉亲情提供线索和帮助。我办牵头开展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收集全省13.34万个自然村村名由来、姓氏源流、历史变迁、家谱族谱、宗祠、港澳同胞和侨胞数量、名人各方面情况,广东省方志馆收藏家谱、族谱15000多册,通过贯通全省各村的根脉源流,流传在各姓中的家族迁徙记忆,形成一张关系密切的寻根网络。江门市地方志办建设的“侨都根源”平台为全球华人华侨寻根归宗提供服务。此外,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弘扬海外同胞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国爱乡情怀,维系海外同胞和家乡人民的血脉亲情。
2022-09-30 10:30:13
主持人
下一步,在发挥地方志作用,服务人文湾区建设方面有哪些构想?
2022-09-30 10:34:23
丘洪松
一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增进融合联动,强化粤港澳交流合作,高质量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志》《粤港澳大湾区方志集成》《粤港澳城群年鉴》等项目,记录好湾区历史。二是进一步强化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推动方志驿站、村情(史)馆建设,建立健全具有广东特色的方志场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增进湾区人文交流。三是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广东省谱牒文化研究中心,构建根脉文化网络;擦亮“多彩乡村”活动品牌,深入发动港澳同胞参与,提升家国情怀。四是进一步推出广东省情、岭南文化等系列文化产品,创新发展“粤故事”“广东印记”等品牌项目,宣传推介好广东形象。五是进一步发挥好掌握丰富地方文化和地情资料信息的优势,转化为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开展资政研究,编辑出版一批资政辅治读物,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以方志力量更好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文湾区建设。
2022-09-30 10:35:06
主持人
谢谢丘主任,下面我们来看看网友们有哪些问题。网友“小红”留言,“丘主任你好!我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比较感兴趣,可以详细介绍下吗?”
2022-09-30 10:39:19
丘洪松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是在省地方志办领导和省大湾区办指导下,由珠三角九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合作编纂,特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关工作机构参加、旨在全面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作、融合、发展成就的年度性资料文献。其源于广州市牵头编纂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编辑部由广州市地方志办组建,具体负责《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编纂组织工作。
2022-09-30 10:39:45
主持人
另一位网友“今天也要努力奔跑”提问,“这几年,我身边的同学都很热衷于参加“多彩乡村”活动,请问该活动在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方面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2-09-30 10:41:52
丘洪松
“多彩乡村”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办联合多家省直单位联合开展的,今年已经是第6年了。活动以推动粤港澳青年交往交流、激发爱国爱乡热情为出发点,以服务人文湾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引导参与者深入乡村调查,了解粤港澳乡村历史文化底蕴,服务人文湾区建设,探寻乡村振兴之路。这既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服务人文湾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通过粤港澳青年共同发掘古老村落里保留的农耕文明,推动彼此交往交流、交心交融,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同心力、凝聚力,提振青年一代建设家乡、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人文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22-09-30 10:43:05
主持人
感谢丘主任接受访谈,也感谢网友对节目的关注。希望广东地方志工作在服务人文湾区建设呈现更多特色、亮点。今天的在线访谈到此结束,再会!
2022-09-30 10:44:25
丘洪松
谢谢主持人和各位网友!再见!
2022-09-30 10: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