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新桥镇联发工艺厂成品展览厅
肇庆市高要区新桥镇盛产竹子,竹器编织是新桥的民间传统手艺,新桥竹器编织的日用品种类繁多,有提篮、竹帽、竹箩、竹箕、竹笼、洋篮,其中洋篮是最为著名的一种。2009年,新桥洋篮编织技艺被列入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民国《高要县志》记载,新桥镇的洋篮编织始创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由新桥民间竹器纺织工匠邓福首创。邓福自幼就生活在有传统竹器编织的新桥圩,学会了竹织技艺,并常常自编自卖。由于他编织竹器远销海外,专供出洋,故称“洋篮”,新桥洋篮因此而出名。邓福见洋篮等竹器编织销量大,在新桥开办“福记”洋篮店,自己设计样式,然后组织群众大量编织,生意越做越大,使竹器编织业成了当地的家庭手工业。
洋篮编织主要选择成年竹子,然后刨青开边,晒成腊黄色后,剖成粗细均匀,厚薄一致的竹片和竹丝。根据需要,有的保持竹子本身自然色泽,有的还需要涂上硝酸,画成花纹,或染色加工,然后编织。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织身、插花、烧花、喷漆、绞口等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实用美观。洋篮既可供摆设观赏,又可盛糖果、水果等,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一直是高要出口外销的特色产品。
图2 规模生产洋篮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给洋篮的生产和出口带来生机。县外贸部门在新桥镇设立洋篮收购站,大量收购洋篮出口。洋篮的生产和出口因此大幅提升,花色品种增至300多种。洋篮产区以新桥为主,后扩展到马安、活道、莲塘、白诸等镇。曾建起新桥联发工艺厂、振兴工艺厂等17家工艺厂。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仅是新桥镇参与联发工艺公司编织业务的就达数千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十多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等种种原因,洋篮销路受阻,联发工艺公司也因编织工艺技术的限制、市场出现各类替代品,以及懂编织洋篮的人渐少,而转营。如今,只有在乡村还留存着为数不多的简单的竹器编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桥“洋篮”迎来振兴发展的新希望,镇委、镇政府结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积极挖掘洋篮产业附加值,把现代元素和创新思维融入竹编技艺,为新桥打造“农业+文旅”特色品牌,以“和美篮乡、新龙腾跃”为主题实施新桥洋篮复兴计划,打造“新桥镇精品旅游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
图3 上色后正在晒干成品洋篮
图4 新桥洋篮编织工艺——竹木、藤条材料
资料来源:肇庆市高要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