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滨狮头鹅(饶平县地方志办供图)
狮头鹅原产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是目前中国农村培育出的最大优良品种鹅。因该鹅种体壮、颈长,头部长有5个瘤,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态极似狮头,故称狮头鹅。其颔下肉垂较大,嘴短而宽,胸腹宽深,脚和蹼为橙黄色或黄灰色,成年公鹅体重约为10—12千克,母鹅9—10千克。年产卵量少,仅有25—35个,每个卵平均重约203克,比普通的鹅蛋大许多。此鹅种喜爱粗饲,食量大,生长迅速,体质强健,肌肉丰厚,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可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其中以潮汕卤狮头鹅最为有名。
原种狮头鹅最早是由浮滨镇溪楼村村民选育形成的。溪楼村坐落在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东北部的丘陵地带,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村民主要为张姓。此地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壤较肥沃,流水潺潺,自然环境优美,谷物丰盛,十分适合狮头鹅的生长。该村狮头鹅驯育和饲养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张姓祖先利用该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环村小溪的自然环境和谷物丰盛、饲料充足的物质基础,开始从野生鹅类中选择体型较大的个体进行家养、驯化、选育,最终繁衍出体壮、颈长,头部长有 5 个瘤且形态极似狮头的鹅种,称狮头鹅。以前以农户散养为主,大部分农户都有养殖,现主要集中于少数专业户,以张锡其为龙头大户,该户种鹅存栏1600多只,肉鹅年出栏2.5万只,其他有5—8户小规模养殖户,户数每年有些变化。该村养殖狮头鹅实行 “合作社(大户)+农户”联结发展模式,大户牵头注册饶平县浮滨溪墘楼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其他小规模养殖户提供种苗、技术及销售渠道等。
据《饶平县志》(1994年版)记载:1956—1957年,狮头鹅先后2次送往广州,参加全省、全国农牧业展览。农业部多次派人选购种蛋和种鹅,调往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福建等14个省市,并输往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繁育。
改革开放后,饶平逐步重视原种狮头鹅的选育、优化和扩群工作。1998年,国家科委批准饶平实施星火计划《狮头鹅原种大规模扩群养殖技术开发》项目;1999年,农业部批准实施《冬闲田种草养鹅技术》丰收计划项目;200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浮滨镇实施《狮头鹅原种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以及其他相应的配套项目;2001年5月,浮滨镇获广东省“一乡一品”议案项目——浮滨镇狮头鹅肉鹅养殖示范基地,原种狮头鹅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12 年,饶平狮头鹅被确认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饶平狮头鹅饲养量逐年增加。2018年,全县种鹅存栏7.8万只,肉鹅饲养量196万只,饲养100只以上的专业户有400多户,年产值5600多万元。其中,溪楼村种鹅存栏3000只,孵出鹅苗4.2万只,肉鹅年出栏8500只,年总产值值1050万元。通过饶平县立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饶平县浮滨丰乐狮头鹅饲养有限公司、饶平县硕然狮头鹅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规模不断扩大,销售顺畅,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原种狮头鹅经由溪楼村村民选育形成后,首先在饶平县内繁殖、饲养,接着相继传至潮安古巷、澄海月浦等地。在今汕头市澄海区,由于交通便利,鹅的品种来源较复杂,狮头鹅与当地原有的竹种鹅、漳州鹅等混杂,经过习惯经验性选择,养殖户选出体型和外貌特征接近狮头鹅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形成目前饲养量最多的澄海系狮头鹅。
狮头鹅戏水
(资料来源:《广东物产》《广东特色产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