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晒中的东陂腊味(陈楚然 摄)
东陂腊味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产于东陂镇而得名。东陂腊味包括腊肉、腊肠、腊鸭、腊鸡四个主要品种,它是把鲜活禽畜,经过选料、腌制、风干等程序加工而成。其工艺特点在于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风干,不经烘烤或者烟熏,不添加亚硝酸盐和防腐剂,具有腊香浓郁、香嫩爽口、回味悠长的特色。
2004年11月,东陂镇成立了东陂腊味协会。2006年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东陂腊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是广东省连州市东陂镇现辖行政区域。2007年12月起,东陂镇正式启动为期3年的专业镇标准化示范点试点工作。在镇区内建立内容涵盖涉及产品的生产、加工、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标准覆盖率达到99%。统一技术门槛,建立公平公正的技术平台,促进东陂腊味产品优化升级,由小作坊生产逐渐走向企业化、标准化发展。目前,东陂腊味从原来的几户家庭作坊发展到现在已有成员28家企业,从业人员1000多人,年总产值达9000万元,东陂腊味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清远市十件宝之一、广东省名优特新农产品等。东陂腌腊肉制品从原有的几款产品,发展到现在有20多个品种。
东陂镇地处河床谷地,位于两山两水之间。其中东塘河,是从峡谷中钻出来的,缓缓地流到东陂镇,也把习习的山风带到镇子上。秋冬时节,干燥的冷风从南风坳吹来,与两条河散发的水蒸气糅合在一起,正好让晾在天棚上的腊味徐徐凉爽,慢慢阴干。东陂腊味的品质特色是在风干过程中形成的,风干是生产工艺中的关键工序,正是由于特定的风力、温度、湿度,才形成了东陂腊味独特的风味。因此,东陂腊味又有“风干腊味”之称,更有“天时地利厚赐”之说。另外,由于采用风干工艺,只能利用秋冬季的天然气候条件生产,生产时间约为每年的寒露节至小寒节之间,属季节性生产,超出此时间范围生产的腊味也没有风干腊味的特色。生产时间与生产地域是两个必备条件。
东陂的腊味制作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流传开来。民国元年(1912年),以关遂昌、何礼记、叶本三、沈大利、均昌等人为代表,对东陂腊味的加工制作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他们以杉木为支架,以竹笏扎搭五、六米高的晒棚,顶部盖上松树皮,四周无遮挡,以便通风,避免太阳直接晒射。白天在凉棚晾晒,晚上五更天将腊味从棚里晾出露天外“打冷风”,至日出后又将腊味收回凉棚,反复晾晒直至腊味风干至成品。
图2 生晒腊味的地方就是天台(连州市科农局供图)
东陂腊味的特色有:瘦肉呈暗红色,肥肉呈半透明的白色或淡黄色。其他广式腊味经过烘焙,多为鲜红色;湖南、四川的腊味经过上色、烟熏,颜色为黑褐色。由于东陂腊味完全依靠当地的自然风力吹干,生产周期长,其外表更加干爽、组织结实有弹性。另外,东陂腊味还具有风干腌腊制品独特的腊香味,腊香纯正、浓郁、绵长。其他广式腊味以甜香味为主。东陂腊味香、嫩、爽口,具有腊香、酒香,味道甜咸适中。